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师生新的需求,探索建立推进我校师生服务中心建设1.0到2.0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校园师生幸福指数,持续深入丰富校园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条件和体验、充实服务空间场地、立体化服务业态,真正将其打造成为“窗口”“名片”,努力使之成为“既能来办事,又能留得下”的立体服务平台,实现为师生在校园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一、已经开展工作情况
(一)优化服务环境和条件,提高办事效率。
一方面是对师生服务中心有关布局进行了优化,补充完善有关功能,提高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是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工作制度,重视上岗培训,加强人员和岗位考核,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业务学习。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等兄弟高校,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职能部门、武汉市财政局等校外单位多次来中心指导调研,对目前师生服务中心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就后续建设方向提出了建议。
(二)扩充办事事项,放大服务功能。
中心于今年6月开展服务事项梳理统计及工作流程优化与再造工作,新增3个部门、14个事项进驻到师生服务中心线上办事大厅和线下服务大厅。师生服务中心大厅于今年新增基建处、社发处共三个校内潮汐窗口,联合公证处新增一个校外潮汐窗口,为师生及校友提供服务。目前,28个窗口开展服务,其中固定窗口16个,潮汐窗口12个。截至2022年11月29日,中心已累计办理师生服务事项21000余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目前,“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局面得到进一步夯实。
(三)打通各类堵点,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将师生各类服务事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向师生服务中心集中,进行2023年全校信息化建设的申报工作,联合学校办公室在网教中心支持下尝试开展电子证照平台建设,实现校内电子印章服务;协调统筹建设线上和线下两个办事大厅的交互,提升线上服务的流程体验,力争方便师生优先、集中优先、网上优先,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四)增强和师生间互动交流,提升服务水平。
根据师生建议,以视频、海报、画册、折页等全媒体形式,第一时间全方位多渠道为师生详细解答各项业务,让业务指引更直观、更可读。在中心主页和微信服务端提供信息反馈渠道,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师生服务中心先后与校团委、研究生处、招就处、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联办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主题画展、“白秀·无界”服饰艺术动态秀、“梦回仲夏,留韵江大”2022届研究生毕业季音乐会、2022年“6·26校园开放日”等大型活动,更好的增强了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围绕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武汉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试点”、兄弟高校“服务事项征集及流程优化设计”等工作要求和经验,稳步推进有关工作。
(一)摸清家底,流程优化和再造工作成为工作常态,以正向激励方式持续推进。
按照学校主要领导的工作要求,对标对表师生切身需求,借鉴学校兄弟高校经验做法,结合实际,摸清全校各职能部门面向师生服务事项的“家底”,逐步增加服务事项的同时,稳步推进部分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的优化和信息化。比如在全校场地预约、电子证照系统建设、扩展自助服务等高效办成一件事上要有突破。
(二)各部门服务事项入驻服务中心的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以做增量的方式确保“抓铁有痕”“应尽则进,能进则进”成为大家永恒的共识,进驻的力度和效果作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考核的内容加以规范。
(三)推广财务、教务等部门“前店后厂”窗口办事模式。
运行一年来,财务、教务等单位“前店后厂”服务师生模式获得师生肯定,此模式也是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办法,窗口接件后台办事,确保了办事师生只跑一次。统筹考量师生服务中心大楼办公用房的分配工作,动员搬迁入驻单位按成熟模式开设办事窗口,让往来办事师生只跑一次。
(四)结合兄弟高校做法,丰富师生服务中心提供给师生的服务保障资源。
将师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师生信赖依靠温馨的师生之家,借鉴其他兄弟高校的经验,融合学校资源,还要为往来师生提供可学、可研、可憩的共建共享共治的公共空间。一方面把现有的场地如中庭大厅、服务大厅休闲水吧等场地进行设备补充和优化,满足师生文创布展、秀场展示、创意市集、书香品茗等常态化需要,另一方面要能根据大家研学、交流互动、社团沟通等需要推出一定数量优化管理的共享空间,如将师生服务中心大楼二楼经过规划,在现有基础上,以节俭高效的方式建成为师生学习、研讨、培训的共享空间,线上预约,线下使用,师生中心进行统一调配,实现校园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